经验之家

中国历史上让人钦佩的十大神童都有谁 中国历史上出名的十大神童

四月2022-10-13 21:50:23

正文目录
1、中国历史上让人钦佩的十大神童都有谁
2、中国历史上让人钦佩的十大神童都有谁图片
3、中国历史上出名的十大神童

今天小编四月分享的历史经验:中国历史上让人钦佩的十大神童,中国历史上让人钦佩的十大神童都有谁,中国历史上让人钦佩的十大神童都有谁图片,中国历史上出名的十大神童,欢迎阅读。

中国历史上让人钦佩的十大神童都有谁图片 中国历史上出名的十大神童

中国历史上让人钦佩的十大神童都有谁

1、项橐。项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神童,虽然只有七岁,孔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后世尊项橐为圣公。兖州城西北旧关村,原为古城西关外,称“达巷党”,当年孔子任中都宰,往来憩息于此。《论语·子罕》:“达巷堂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这儿便是《三字经》中“昔仲尼,师项橐”的地方。那位聪明的孩童项橐,在地上画了座城,硬让一代圣人孔子“绕城而过”,不得踏城直进,且能言善辩,令孔子佩服,遂拜其为师,“七岁而为孔子师”留下佳话。

2、甘罗。甘罗,战国末期下蔡人,秦国名臣甘茂之孙,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自幼聪明过人,小小年纪便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任其少庶子。甘罗十二岁时出使赵国,虽然小小年纪,但却能想出奇计,使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十几座城池,由此受到秦始皇的封官赏地,并让自己名垂后世。

3、曹冲。曹冲,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东汉豫州刺史部谯人,曹操和环夫人之子。古代十大神童之一的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少年时就敏于观察,十分聪慧。曹冲出生五、六年,智力心思所达到的,就像成年人那样聪明。上学的时候还有读到“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众大臣称赞曹冲,有想让曹冲继承大业的打算,但是,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4、徐陵。徐陵,字孝穆,东海郡郯县人。徐陵出身东海徐氏,南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徐摛之子。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徐陵是著名的中国古代神童,八岁能撰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他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徐陵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入陈后,徐陵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

5、骆宾王。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人,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 《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畴昔篇》、《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等也都具有时代意义,往往以嵚崎磊落的气息,驱使富艳瑰丽的词华,抒情叙事,间见杂出,形式非常灵活。

6、王勃。王勃,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六岁时便能作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被父亲的好友杜易简称赞为“王氏三株树”之一,表明了王勃早年就显示出杰出的文学才能。九岁时,王勃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的著作错误之处,表现了王勃早年就博学多才。十二岁至十四岁时,王勃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有所知晓。

7、李贺。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而且当即就名动京城。当时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种奇事后,开始还不大相信。见到李贺还是个小不点儿的孩子时,两位大人当即遂出题让他写作,以便验证李贺到底有无真才实学。李贺却也不惊慌,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然后便援笔写了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

8、司马光。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他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其父司马池任光山县令,所以给他起名光。六岁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七岁时,司马光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9、夏完淳。夏完淳,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府华亭县人,祖籍浙江会稽,明末诗人、抗清英雄。夏完淳幼聪慧,“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从军征战抗清,十七岁英勇就义。弘光元年其父江南领兵激战,战败自杀殉国后,夏完淳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殉国前,夏完淳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夏完淳著作有《狱中上母书》等。

10、蔡文姬。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著名女神童,毕竟当时能读书识字的女性并不多。她叫蔡文姬,6岁能听音辨琴,10岁在音乐上展现出惊人的天赋,12岁写诗作文,14岁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奈何她没有一个幸福的归宿,第一位夫君早早过世,蔡文姬被匈奴掠走,成为左贤王的妾室,为他生了2个孩子,在匈奴地生活了12年。后来曹操统一北方,才斥重金赎回了蔡文姬,将她许配给董祀,结果董祀很快就犯罪论死,蔡文姬苦苦向曹操求情,磕头请罪(蓬首徒行,叩头请罪),才保住了丈夫的命。从此以后,蔡文姬便消失在史书中。

中国历史上让人钦佩的十大神童都有谁图片

如果要说上学期间要求背诵的古文当中,哪一篇最难背,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滕王阁序》,这篇被称为千古第一骈文的文章的作者,也是千古第一天才

王勃,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称为初唐四杰,

如果你说这个世界上有天才么,看看王勃就知道了。

他六岁的时候,就能作诗,写文章

九岁的时候,他读大学者颜师古所注的《汉书》的时候,就洋洋洒洒写了十卷名为《指瑕》的文章,来指出这位大学者书中出现的错误。

这就相当于什么呢,你上小学的时候看了看鲁迅写的文章,然后写了一堆比鲁迅文章还长的文章来说鲁迅书中出现了哪些错误。

王勃15岁,就直接上书当朝宰相,被宰相大呼神童。

16岁,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被称为“大唐奇才”

17岁,参加特科考试及第,被授位朝散郎,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级别,是当时整个朝廷年级最小的官员。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本来正是风华正茂,全力施展满身才华的时候,可是他的命运却开始走下坡路了

王勃,被沛王召入府中做修撰,当时唐代盛行斗鸡的游戏,有一天沛王与英王二人斗鸡,便让王勃写一篇文章助助兴,王勃随手一挥,便写了这一片《檄英王鸡文》,谁也没想到的是,这篇文章传遍大街小巷,后来被有心人告知了唐高宗,前有宣武门之变,后有哥哥们的夺嫡风波,唐高宗越读越气,他大骂王勃不仅没有尽到对沛王的劝谏职责,反而煽风点火,挑拨离间,将王勃逐出了王府。

后来他做了一个虢(guo)州参军的职位,想在此隐遁避世,可没成想到,一个更大的灾祸在等着他,他私藏了一个逃跑的官奴,后来怕被人举报,竟然把这个人给杀了,本来应该是死罪,恰好碰到了唐高宗更改年号,天下大赦,逃过了一劫,后来人们说王勃这个杀人案疑点重重,在一些唐代的书中便有人写到,王勃恃才傲物,得罪了同僚,是被人设计陷害。

但是他的父亲却因为这个事儿收到了牵连,被贬到了蛮荒之地,交趾(也就是现在的越南河内地区)。这个的打击远远超过了他自己入狱,后来他痛批自己“无益于国而累于家”。

 

高宗上元二年,王勃出发交趾探望父亲,此时也即将迎来他人生的巅峰时刻。

那个秋天,王勃路过洪州(现在的南昌),正好赶上刚刚重修好滕王阁,洪州的都督阎伯屿,在这里大宴天下宾客,听说王勃正好路过这里,赶快送上邀请函,想想大明星现如今落魄了,赶快拉过来充充门面,连出场费都省了。

宴会之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阎都督,心想时间也到了,该到了主要节目的时候时候了,便邀请众宾客为滕王阁作序。本来啊,这场宴会就是为了吹捧自己的女婿,他早早的便让女婿准备好了一篇序文,宴会期间炫耀一番,也为他以后的官场铺铺道路。大家都心知肚明,都装傻充楞推辞不写。

但是王勃同学不以为然,他仕途无望,现在活在这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诗文了,他不能为了圆滑,放弃自己的文章啊。遍高声喊道,“我来”

阎都督一听可不高兴了,借故换衣服,拂袖而去。心想“怎么请了这么一个愣头青啊”便让自己的手下去听他到底写了什么内容;

不一会儿,手下来报,他写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他女婿心想“就这,我也能写”

后来又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和女婿听到这里可坐不住了,心想牛人啊

后来人们说王勃情商低,不懂得世俗圆滑?那你看看后面他又写的这几句“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写到这里,王勃放眼望去,天高云淡,霞光满天,一时无限的灵感与思绪飞来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当时上学的时候还感觉不出来,现在每一句细细品读,都是一副动态的山水画啊。

阎都督听到这里哪还坐得住啊,赶忙跑出去要鉴证这历史的一刻,当他听到“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的时候,痛快的拍着自己的大腿,老泪纵横“天才啊!这对仗简直太完美了!”

本来到这里都以为王勃在自怨自艾(yi)的时候,他笔锋一转“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阎都督彻底醉了!众宾客此刻也都醉了,

音律、对仗、辞藻、典故——已然把汉字的美感发挥到极致啊!在这篇全篇不到八百字的文章中,你知道么,他至少运用了37个典故,创造了40个成语,更新了后代汉语言的整个词库。

什么“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朋满座,水天一色,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等等等等”

 

后来这篇序文也传到了长安,传到了唐高宗那里,唐高宗读了这篇序文忍不住赞叹“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赶快召他入宫,但是这个时候王勃已经不在了。我不能想想唐高宗此刻会是多么的后悔

一 甘罗

甘罗,战国时期秦国名臣甘茂之孙,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自幼聪明过人,小小年纪便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任其少庶子。甘罗十二岁时出使赵国,使计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甘罗因功得到秦王政(后来的秦始皇)赐任上卿(相当于丞相)、封赏田地、房宅。

甘罗虽然小小年纪,但却能想出奇计,使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十几座城池 ,由此受到秦始皇的封官赏地,并让自己名垂后世。虽然他算不上品行忠厚的君子,但也是战国时期名副其实的谋士。十二岁你在干嘛?很多人还在看动画片呢?而这个甘罗却当上了当时战国最强国家秦国的宰相,你能信?

二 曹冲

曹冲字仓舒。由曹操的小妾环夫人所生。少年时就敏于观察,十分聪慧。曹冲出生五、六年,智力心思所达到的,就像成年人那样聪明。当时孙权曾送来一只很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询问众部下,都不能拿出办法来。曹冲说:“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体上刻下记号,再称量物品装载在船上,那么比较以后就可以知道了。”曹操十分高兴,马上施行了这个办法,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十三岁时,曹冲得了重病,曹操亲自为他向天请求保全生命。到了曹冲死去时,曹操极为哀痛。曹丕宽解安慰曹操,曹操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说就流下眼泪。荆州神童周不疑去许都与曹冲关系很好,曹操也很喜爱他们两个。曹冲夭折后,曹操每当看见周不疑的时候就想起曹冲来,心突已,于是命人暗杀之,曹丕为其求情。曹操说:“这个人不是你可以驾驭的。”于是派人去把周不疑刺杀了。曹冲如果不那么早死去,不知道曹操是不是会给他继承自己的位置呢?

三 诸葛恪

诸葛恪,字元逊,琅邪阳都人。三国时期东吴权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诸葛恪体格肥胖,幼小以神童著称,成人之后拜骑都尉,后丞相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任大将军并代领其兵。孙权病危时在孙峻的力荐下将诸葛恪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

诸葛恪从小就才思敏捷。有一次,孙权见到诸葛恪,问他:“你的父亲和你的叔父(指诸葛亮)谁更优秀?”诸葛恪应声回答:“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问他原因,诸葛恪说:“我的父亲知道应该服侍谁,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听罢大笑。

诸葛恪年轻的时候就很有名气,文采飞扬,辩论起来随机应变,没有能应答他的人。孙权见了很惊奇,对他的父亲诸葛瑾称赞道:“蓝田出产美玉,果然是名不虚传。”后来比喻贤父生贤子,名门出贤良。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只笔增加两个字。”于是任凭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之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四 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中国四大才女之一。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孩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蔡文姬也是著名的神童,她是东汉末年大文豪、书法家蔡邕的女儿。作为一名神童,蔡文姬在很小的时候就在音乐上表现出惊人的天赋。蔡琰九岁时,父亲蔡邕夜间弹琴,突然断了一根弦,蔡琰说:“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说:“你这不过是偶然说中罢了。”于是故意弄断一根问她,蔡琰说是第四根。 蔡文姬辨琴的故事在三字经中也有出现。12岁是蔡文姬在书法上已经获得了父亲的真传,书法飘逸顿挫。蔡文姬14岁时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诗书礼乐无不精通。

五 孔融

孔融,字文举。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用什么来衡量神童的标准,无非两样一是基因,二看才能。说道基因孔融是孔子的第20代孙子。孔融的基因,冠绝三国。说到名声和才能,孔融出名早,四岁能让梨。这要比6岁称象的曹冲,年轻2岁,比7岁砸缸的司马光,年轻3岁。

据说孔融十岁时,在首都洛阳的一次高端聚会上,有个当官的叫陈韪,故意刁难孔融。他对孔融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听了,马上回应说:”我想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竟无言以对,吃了个哑巴亏。孔融十岁时,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孔融是当之无愧的的神童。

六 骆宾王

骆宾王是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从小就才思敏捷、勤奋好学。七岁时,有一次因家里人忙着招待客人,他就独自一人跑到了池塘边玩耍。池塘边有很多美丽的花草,草丛中不时有小虫子跳来跳去。柳树枝条一直垂到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把水面划出一道道波纹。

池塘里一群大白鹅正在嬉水,就像一团团白絮在水面漂浮。红红的脚掌像小船桨一样划水。骆宾王最喜欢大白鹅了,他捡起一根木棍,在地面上画起了白鹅游水图。这时候,家人因不见了骆宾王,找到塘边来了。客人也跟了来,看到地上的画,还真有些像呢。因为客人听说这孩子聪明就想考考他,于是指着白鹅叫他作诗一首。骆宾王朝着水中想了一会儿,就高声吟诵起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

客人听了非常赞服,夸骆宾王是小神童。这首诗很快传播开来,尤其是在儿童中像歌谣一样流传着。

七 李贺

李贺,字长吉。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而且当即就名动京城。其时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种奇事后,开始还不大相信,说:“要是古人,那还罢了;而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奇人,那我们怎么能失之交臂呢?”说罢,二人便联袂着要去探访个究竟了。见到李贺还是个小不点儿的孩子时,两位大人当即遂出题让他写作,以便验证李贺到底有无真才实学。

这李贺却也并不惊慌,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然后便援笔写了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韩愈他们见李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渊博,谦虚和恭敬,是他们很久都没有见到过的,当即便惊喜万分地对之夸赞不已:“天才,天才!果然是名不虚传哪!”从此,李贺的诗名传遍天下。!

八 司马光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也是个神童。他六岁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灵,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被人们广泛流传。

1、文彦博灌水取球 文彦博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聪明过人。 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麼也摸不到底。怎麼办呢?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想不出办法来。他叫小朋友帮忙提来几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皮球也浮上来了!

2、诸葛恪得驴 孙权经常和大臣开玩笑。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诸葛亮之兄)在座。诸葛瑾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满座之人,无不惊讶。 3、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4、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

晏 殊(991~1055年),字同叔,临川(今江西)人,北宋大臣,著名词人。殊7岁能文,人称“神童”。宋仁宗时官至宰相兼枢密使。他在颍州留下不少佳词,多系会友宴游之作,抒写春花秋月的闲愁,工于造语,含情凄婉,音调和谐,词风和婉明丽,风浪蕴藉。

晏殊和其后的欧阳修、苏轼相继知颍州,对开创北宋颍州文风昌盛的局面有一定贡献。

其《浣溪沙》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句,世代广为传诵。

历史上著名的神童有甘罗、曹冲、蔡文姬。

以下是这三位神童的详细介绍。

1、甘罗

甘罗,战国末期下蔡人。战国时期秦国名臣甘茂之孙,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自幼聪明过人,小小年纪便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任其少庶子。甘罗十二岁时出使赵国,使计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甘罗因功得到秦王政赐任上卿、封赏田地、房宅。其后事迹史籍无载。

2、曹冲

曹冲,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东汉豫州刺史部谯人,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3、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别字昭姬,陈留郡圉县人,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

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南匈奴入侵时,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

中国历史上出名的十大神童

这里说的应该是十二岁官拜上卿的神童甘罗。很多人会觉得一个人十二岁怎么会这么牛逼,十二岁的小孩也就上初中,怎么可能有这么厉害?而更多人觉得甘罗自出使赵国夺得五座城之后历史再无记载来论证甘罗的浪得虚名。

实际上这些怀疑甘罗的人,都忽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事实,那就是甘罗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是2000多年前的中国,那时候的十二岁男子都已经成为人父,那十二岁官拜上卿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因为根据现在的考古挖掘,以及对秦汉时期人骨的研究,这个时候中国人均寿命男子在20岁,女子基本是16上下。虽然这个数据是平民阶层的,贵族出生的甘罗由于从小包括营养,食物等条件比较优越,会长寿一点,但同时也说明了秦汉时期的12岁已经相当于现在30岁上下的壮年了。

而且在战国时期,甘罗十二岁做上卿也不算什么,其中:

秦始皇十三岁登基

秦舞阳十二岁成为燕国第一刺客

赵括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项橐七岁为孔子师

所以从这些人物中我们可以看到,战国时期12岁的人是不能从我们现在12岁小孩的标准去看待的,由于所处的环境时代差异太大,当时的人12岁明显要承担更多的社会压力。当然了,我们也不是否认甘罗的天才,能够在如此小的年纪官拜上卿,出使赵国,自然是有其远超常人的能力。

孔子拜七岁小孩为师的历史典故

项橐(tuo),是中国古代的神童。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这个小孩就是项橐。

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象没有看见一样。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象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

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牛没法生牛犊?什么马不能生马驹?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活没有烟?什么样的男人没有妻子?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杈?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孔子一口起提了40多个问题。

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

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内容,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

项橐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人们所尊敬的孔子,就反问了几个问题,结果孔子一个也答不上来。连叹到:“后生可畏也”。

孔子又说:“我车中有棋,咱们赌一盘吧。”谁知项橐一本正经地拒绝,振振有辞地说:“我不赌博,天子好赌,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诸侯好赌,就无心思治理国家;官吏好赌,就会耽误处理文案;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庄稼的好时机,做学问的好赌,就会忘了诗书礼仪,小孩子好赌博,该挨揍。赌博原来是无聊、无用的事,学它做什么?”

孔子听了这些话,由赞赏变成了敬佩,他拜项橐为师。七岁的孩子从此名声远扬,而孔子以圣人之身,不耻以孩童为师,其举动也为天下人称赞。

1、甘罗——12岁为相的秦国上卿

甘罗十二岁为相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因此说甘罗是“天才少年”一点都不为过。

甘罗是秦国左丞相甘茂之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有姓的政治家,但生卒年不详。历史记载中,只知甘茂去世时,甘罗年仅十二岁。

甘罗自幼聪明过人,后进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担任少庶子。十二岁时,甘罗“说张赴燕”、“出使赵国”,用奇计助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十几座城池,由此受到秦王嬴政嘉奖,授上卿(相当于丞相),封赏田地、房宅。

2、霍去病——18岁封冠军侯的战神

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大迂回、大穿插以及歼灭战,是当之无愧的战神,年仅18岁就被汉武帝封为剽姚校尉,率领八百“轻勇骑”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

19岁时,霍去病又升任骠骑将军,奉汉武帝之命率领20万大军讨伐河西地区的“匈奴二王”——浑邪王、休屠王,并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太史公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馀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馀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

后来,霍去病又与舅舅卫青率军深入漠北,在漠北之战中消灭了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七万余人,把匈奴人一直赶到了狼居胥山与姑衍山,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年仅24岁。

但是,霍去病的天才就在于,年纪轻轻就立下赫赫战功,且能在如此短暂的军事生涯中先后参与定襄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将匈奴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让擅长在马背上作战的匈奴人悲号哀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3、王勃——14岁写出旷世奇文《滕王阁序》

王勃(650年—676年)是“初唐四杰”之一,不仅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样的千古名句,还创作了令人拍案叫绝的《滕王阁序》,仅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湖光秋色图。

《滕王阁序》是王勃路过南昌时,在南昌都督阎公重建滕王阁庆祝宴会中的即兴之作。但是,这篇一气呵成的即兴之作却直接吊打了都督女婿孟学士提前好几天构思好的假即兴序文,让都督脸上无光、勃然大怒,但又不得不感叹“此(指王勃)真天才,当垂不朽矣”,毕竟女婿作弊都比不过!

更让人惊奇的是,五代王定保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天呐,《滕王阁序》居然是一位14岁少年的手笔。(注:也有人认为王勃写《滕王阁序》时是13岁或22岁,此处不作考证)

当然,王勃早在6岁时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了。9岁读颜师古《汉书注》时,还专门写了《指瑕》十卷来纠正颜师古书中的错讹之处。16岁时,王勃就在幽素科试中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做到了“未冠而仕”。

因此,王勃也当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少年”了!只可惜,天妒英才!

4、晏殊——14岁参加科举高中进士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是著名“才子之乡”抚州临川人,他自幼聪慧过人,5岁就有过目不忘的本领,10岁出头时则成为了名闻北宋的神童。

14岁时,晏殊奉宋真宗赵恒之命,以神童入试并名列前茅,被宋真宗破例赏赐“同进士出身”,同时被任命为秘书正字(指“在秘书省从事文字勘正工作”)。因此,晏殊也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天才少年”,而且是5大“天才少年”之中唯一一位得以善终的“天才少年”。

更让人羡慕的是,晏殊一生平步青云,30岁出头就当上了枢密院(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主官枢密使(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几乎将北宋的高官都做了个遍,最终官至宰相,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同时,晏殊还与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等人被合称为“抚州八晏”。

而且,晏殊还是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的恩师,富弼的岳丈,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的师公。

因此,晏殊虽然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但他却称得上是“唐宋八大家”的师父、师公(韩愈、柳宗元除外),无论是文坛还是政坛,地位都是非常高的!

5、王希孟——仅凭1幅画名垂千古

王希孟(1096年-1119年)本是文书库的小吏,在宋徽宗赵佶设立“画院”后,他主动入宫中“画学”为生徒。

一开始,王希孟的画并不出彩。后因“其性可教”,获宋徽宗亲授其法。在宋徽宗的亲自调教下,王希孟的画技进步神速,仅用了半年时间,就绘就了一幅足以与千里壮阔江山相辉映的旷世巨作《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有多神奇呢?

它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国家一级文物”,是《国家宝藏》中第1件与观众见面的国宝。

就连宋徽宗都惊叹:“朕十八岁时,断然画不出此等青翠河山,此方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

而且,中国古代历史上,前前后后竟有20多位帝王为它着迷,并亲授印章。

《千里江山图》就像是王希孟的使命,使命完成之后,王希孟似乎就悄然消失了;而王希孟也因此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只凭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孔融。

一、项橐

项橐(tuó),春秋时期的鲁国神童,学知渊博,孔子尊他为师,后人称之为“圣公”。

据说有一年,孔子遇见项橐,问了40多个问题,项橐从容不迫的一一答对,项橐反问孔子三个问题,孔子一个字都没有答出来。项橐以出众的智慧,不凡的见识,难倒了孔圣人,因为被人誉为“孔子师”。可惜这位神童10岁就夭折了,可能是天妒英才吧。

二、甘罗

战国末期人,秦国名臣甘茂的孙子,小小年纪就拜入吕不韦的门下,十二岁就出使赵国,出奇计帮助秦国得到十多座城池,回来后,因功被封为上卿(相当于丞相)。后来受到排挤,被迫逃离秦国。

三、曹冲

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也是名气最大的神童。曹冲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超人的天赋,才5、6岁智商就与成年人一般,还留下了《曹冲称象》的典故。

有一年,曹操的马鞍在仓库里面被老鼠啃噬,管理仓库的小吏害怕被处死,曹冲知道后,把自己的衣服弄了一个洞,走到曹操面前说:“民间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会不吉利,我很难过。”曹操一听,哈哈大笑:“那是瞎说,不要信。”后来仓库小吏把马鞍情况如实禀告曹操,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都会被老鼠咬,何况马鞍呢?”于是就赦免了小吏。

曹冲十三岁的时候,得重病去世,曹操痛哭流涕,追赠官职等怀念曹冲。

四、李贺

李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在李贺6、7岁的时候,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去见李贺,李贺即兴赋诗一首,就是《高轩过》。 韩愈一看,全诗一气呵成,文采飞扬,断定李贺将来必成大器。

五、方仲永

小时候都学过一篇文章,叫《伤仲永》。据说仲永在5岁之前都不识字,突然有天就能识字了,并且还写了四句诗,题上自己的名字。方仲永的名气传遍了周围相邻,他父亲因此带着他到处应酬,最终却泯然众人矣。

六、蔡文姬

蔡文姬,作品《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最为出名及流传最广,是中国著名的女才人和文学家。

在蔡文姬6岁的时候,听她父亲弹琴,指出错误,让她父亲大吃一惊。蔡文姬无师自通,掌握音律,难怪能成为音乐家。

七、房玄龄

房玄龄,唐代贞观年间的重臣,历史上号称“房谋杜断”。在隋朝时期,房玄龄就断定隋朝会亡国,吓的他父亲大惊失色,不过后来也确实验证了房玄龄的话,说明房玄龄小小年纪,就聪明绝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八、骆宾王

初唐四杰之一,6岁就写出了文明千古的《咏鹅》。骆宾王擅长七言歌行诗,写作的《帝京篇》在当时就已经成为绝唱,独领风骚。

九、王勃

同样是初唐四杰之一,他自幼聪明好学,根据史书上面记载,王勃六岁就能写文章,而且文笔流畅,当时被人称为“神童”。

十、司马光

小时候都学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他七岁的时候,就,“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据说小时候,司马光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玩,院子里面有一口大缸,有个小孩爬到缸边玩耍,不小心掉进去了。眼看小孩快被水缸的水淹没,别的孩子都吓的大哭起来,有的跑出去喊大人。司马光急中生智,在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就把水缸砸破, 水缸的水流了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以上就是"四月"为大家介绍的中国历史上让人钦佩的十大神童,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中国历史上让人钦佩的十大神童都有谁图片 中国历史上出名的十大神童"相关知识,请收 藏经验之家。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